伊萨书院之“心性”——坐中静,事上练,舍中得

发表时间:2023-03-27 19:27


图片

图片


图片


王阳明临危受命江西巡抚,仅仅一年多时间,用几千人平复朝廷十年匪患。


很多人称赞王阳明的成就,王阳明却说:

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


剿贼这种事其实很容易,难的是破心中之贼。


坐中静,破焦虑之贼;事上练,破慌乱之贼;舍中得,破欲望之贼。


三贼皆破,万事皆成。


图片

坐中静,破焦虑之贼

王阳明说:心不安定,则一事无成。一个人若是心静不下来,那么这辈子什么也做不成。


在鄱阳湖大战时,外面喊杀震天,火光四起,王阳明却充耳不闻,旁若无人地给弟子讲书。《年谱》记载,当时战事不利,部队畏敌怯战。手下来报战报,王阳明平静地下达指令,处死指挥官,然后又回到座位上。

众人惊骇,王阳明却说:这样的措施也是兵家常事,何足介意?当得知宁王朱宸濠被擒获之后,众人面露喜色,王阳明却依然镇定自若说:听说朱宸濠已经被擒罢了,这个消息应该不会有假,据闻叛军也死伤惨重,说完,继续讲学。面对生死大战,王阳明似乎一点也不放在心上。


得失输赢,毫不萦怀,这是王阳明修心的功夫。


人心如水,一点有所波动,就很难正确映照万物,认识错了,判断和决策也就乱了。心灵被外物扰乱,事情也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。

古人讲:每临大事有静气。越是面临人生大事,越要保持内心的镇静。


宋朝大将宗泽,每次出兵都要一个人安静地观察地形、思考决策,所以每次打仗都能运筹帷幄。


他说:眼中形势胸中策,缓步徐行静不哗。戒生定,定生慧。一个人保持内心的宁静,才能克服焦虑,生出智慧,做出最正确的选择。


图片

事上练,破慌乱之贼


《传习录》中,记载了王阳明与弟子陈九川的一段对话。


陈九川学识渊博,做事却十分慌乱。为此,他感到不解,就去请教王阳明:平日里感觉自己学的知识都能掌握,但一遇到事,就乱了手脚,这是为何?


王阳明笑答:人须在事上磨,做功夫,乃有益,遇事便乱,终无长进。无论做什么,只有经过磨炼,下足功夫,才能真正有所成就。


王阳明18岁时,深受朱熹“格物致知”的影响。


有一天,他邀请了很多朋友,到自家后院“格竹子”,他们盯着竹子,眼睛一动不动,苦思冥想,去思索竹子的特征。没过多久,同伴们开始头晕眼花,相继选择了放弃。他却一直坐在那里,无论刮风下雨,都不曾离开,一直到第七天,他身体扛不住,病倒后才作罢。

这种耐磨的性子,后来也一直延续了他的一生。


正德年间,江西庐陵民风败坏,人心不古。当时两年间换了好几任县令,也没能整治好这里的民风。恰巧王阳明得罪了朝中高官,这块难啃的骨头,便落到了他的手中。

王阳明到任后,发现庐陵治安很差,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件案件发生。即便他一整天不吃不睡,也处理不完。跟随他的侍从劝他离开庐陵,没必要为了这份苦差,累坏了身体。可王阳明却静下心,沉住气,不求快刀斩乱麻,而是一桩一件耐心地应对。


那段时间,他每天吃住都在衙门,人也消瘦了一圈。半个月后,他终于发现了庐陵问题的症结所在。紧接着,他连续发布十六道告示整治民风,不出半年,庐陵便大改其貌。孩子都得以入学堂读书,乡邻之间互帮互助,他的所有付出,也终于看见了回报。


俗话说:饭未煮熟,不能妄自一开;蛋未孵成,不能妄自一啄。煮饭、育雏,都要经过一番耐心等待,才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。我们做事更需要如此,不骄不躁,细细琢磨处理,水到才能渠成。

正如曾国藩所说:坚其志,苦其心,劳其力,事无大小,必有所成。只有耐得住性子,集中精力在每一件事情上死磕,才能真正磨炼出自己的本事。


图片

舍中得,破欲望之贼


王阳明曾说:

人人皆可为圣。


只是有些人内心欲望太多,遮蔽了良知,以至于走了歪路、邪路。


要破除内心的欲望,一个人的内心才能重现光明。


佛说人有七苦:生,老,病,死,怨憎会,爱别离,求不得。所谓“求不得”之苦,就是人在得不到的时候,内心格外煎熬。


庄子曰:钱财不积则贪者忧,权势不尤则夸者悲。追求钱财的人,总觉得钱财积累得不够多,满足不了贪欲而感到忧愁;追求地位的人,总觉得职位坐得还不够高,无法对人夸口而暗自悲伤。人因为贪婪,想要抓住更多东西,却把原本拥有的也失掉了。这样一来,注定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。

王阳明认为,做人应当“求减,不求增”。所求甚少而所得甚多,是意外之喜;所求太多而所得甚少,则让人失落。

柳宗元曾写过一篇《蝜蝂传》:

蝜蝂,是一种善于背负东西的小虫。


它在爬行的过程中,无论遇见什么东西,都会抓过来扛在背上。


有时人们见它可怜,便替它除去背上的杂物。


可是只要它还留有一丝力气,仍要不停地抓取东西。


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,越来越重,蝜蝂最终被累倒在地。


就如同蝜蝂一样,得寸进尺也是人类的劣根性。


用手去抓一把沙子,手攥得越紧,从指缝间漏掉的也就越多,相反,如果松开紧握的拳头,得到的反而会更多。


王阳明说:去得人欲,便识天理。减轻心中过度的欲望,方能明白天道有常,知道有些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人这一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,有舍必然有得,有得必然有失。很多人一路走来,选择的都是欲望,都是财位。可是到头来才发现,两手空空,竟是一片苍白,不仅什么也没有得到,反而丢掉了自己的尊严和良心。


王阳明认为:

欲望是遮蔽。


它把良知包裹起来,让人变得不像人。


它吞噬一个人的志向,吞噬一个人的生活,甚至吞噬一个人正常的温情。


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。


唯有克服欲望的诱惑,才能重新回到自己、重新向着未来出发。



图片


《尚书》有言:非知之艰,行之惟艰。知,指认知或良知;行,指行为、行动。意为,懂得道理并不难,实际做起来就难了。


知为行之始,行为知之成:

保持内心的安静,破除焦虑,人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;

保持足够的行动力,破除慌乱,人生才能真正做出一些事情;

保持内心的清明,破除欲望,人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。


破除三贼,是王阳明成事的法则,也是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。



*免责声明:

文字来源于公众号:走心夜读
本平台非原创内容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我们仅作分享使用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,谢谢!

图片


图片